搭建科创“云梯” 激发创新“裂变”
在贵州大学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刘其斌教授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其研发的新型免热处理压铸合金材料,屈服强度大于220MPa、抗拉强度大于330MPa、延伸率大于4.3%。这项由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研发的技术,正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瓶颈,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左一)在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情况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近年来,贵州加大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搭建创新“云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月底,国家卓越工程师、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又一次组织团队论证全省智能找矿勘查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近几个月来,他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编写完善这个方案上。周琦表示,将以全省重大需求为牵引推动实验室建设,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强化全省战略科技力量。
周琦(左二)和团队在野外勘探
全省实验室是贵州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坚持同类整合、确保唯一的原则,瞄准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需求,在人工智能、关键零部件等领域正在布局建设一批全省实验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3月以来,作为贵州与中南大学共建的联合创新平台,中南(贵州)贵阳贵安产业技术研究院正瞄准复杂碳酸锰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题,将通过全产业链技术革新,为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自主可控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突破将带来显著经济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铜仁地区深部锰矿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预计形成年产5000吨高纯四氧化三锰、5000吨高纯硫酸锰的产能。
仅用时8分钟,市民于露就通过贵州首个政务服务AI助手“贵人智办”自助完成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参保登记。于露说,整个过程操作指引清晰智能,非常便捷高效。
在“贵人智办”开发过程中,贵州省先进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全省政务服务资源,构建起“问、导、办、查、评”全业务闭环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智办”升级。目前,“贵人智办”已初步实现对全省5000多项标准化事项办事指南的智能问答。
去年10月,中国-斯里兰卡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聚焦“茶叶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机制和模式”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精准减药、生物防治和农残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
中国-斯里兰卡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团队合影
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贵州大学教授郝格非表示,该实验室是贵州省在国家级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上实现的零的突破,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合作,也是促进两国关系友好的重要机会。
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政务服务的智能升级,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到国际合作的有效推进……放眼贵州,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壮大、向新攀高,策源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技术与需求紧密对接。不到一年时间,依托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这个平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施工合作单位达成技术许可协议10余项,实现技术变现。
贵州技术交易市场科技成果展厅
去年4月,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启用运营。一年来,该平台积极汇资源、建体系、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国际金价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已征集科技成果4553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70项、促成技术交易额2.63亿元。
创新平台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在贵州师范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芯片加工设计等开展技术攻关。作为省内高校首个以集成电路学科布局为主的科研平台,负责人毕津顺正是依托研究院引进的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
目前,该研究院已获得2023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创业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毕津顺表示,将带领团队着眼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具有贵州省特色的微电子器件与智能集成电路的创新。
贵州师范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科研工作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阵地。贵州提出,在拟新建布局的全省各序列创新平台中,将侧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确保在新布局建设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类平台80%以上由企业牵头组建。
当前,贵州正在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从基础研究源头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高效能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激发创新“裂变”,为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